@ 2022.11.12 , 15:06
10

最新研究支持了“蛋白質饑渴”說:我們的身體為了實現蛋白質KPI,會增加食欲一直吃

有新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表明超加工食品正在推動人群的肥胖率,導致人們因身體對蛋白質的強烈需求而暴飲暴食。

對 9341 名澳大利亞人的飲食習慣進行的為期一年的調查,結果支持了“蛋白質饑渴”說,認為高度加工和精制的食品是導致西方世界肥胖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這項新研究基于澳大利亞統計局(ABS)進行的一項全國營養和身體活動調查,進一步支持了“蛋白質饑渴假說”。它由悉尼大學查爾斯珀金斯中心 (CPC) 組織,調查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肥胖》雜志上。

蛋白質饑渴理論由 Rubenheimer 和 Stephen Simpson 教授于 2005 年首次提出,認為人們過度食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因為身體對蛋白質的強烈需求,身體更喜歡蛋白質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由于許多現代飲食由高度加工和精制的食物組成——蛋白質含量低——人們被引導消費更多能量密集的食物以滿足他們對蛋白質的需求。

加工食品缺乏蛋白質并增加食欲

“隨著人們食用更多快餐或高度加工和精制的食品,他們會減少飲食中的蛋白質并有體重增加和肥胖的風險。”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研究員Amanda Gretsch 博士說。

“越來越清楚的是,我們的身體以滿足蛋白質為目標。”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的 Leonard Ullmann 營養生態學主席 David Rubenheimer 教授補充道。

“與許多物種一樣,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相比,人類對蛋白質的胃口更大。這意味著,如果我們飲食中的蛋白質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稀釋,我們的身體為了完成蛋白質的KPI,就需要增加食物的總量。”

據估計,人體需要超過一百萬種蛋白質。蛋白質的來源包括肉類、牛奶、魚、雞蛋、大豆、豆類和一些谷物,如小麥胚芽和藜麥。

悉尼大學的科學家分析了 2011 年 5 月至 2012 年 6 月進行的覆蓋9341名成年人的營養和身體活動橫斷面調查數據,樣本人群平均年齡為 46.3 歲。他們發現,人群的平均能量攝入量為 8671 千焦耳,平均能量來自蛋白質的百分比僅為 18.4%,相比之下,43.5% 來自碳水化合物,30.9% 來自脂肪,2.2% 來自纖維和 4.3%的酒精。

隨后他們繪制了能量攝入與消耗時間的關系圖,發現該模式與蛋白質饑渴假說相符。那些在第一餐中攝入較少蛋白質的人在隨后的兩餐中會增加總食物攝入量,而那些獲得推薦量蛋白質的人則沒有——事實上,他們全天都拒絕進食。

“蛋白質饑渴”導致暴飲暴食

他們還發現,到當天的第三餐時,各組之間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那些第一餐中蛋白質能量占比最高的人,當天的總攝入量顯著最少。與此同時,那些第一餐蛋白質攝入最少的人,會尋求補償整體能量攝入。盡管第一餐的能量攝入對兩組人來說都是最小的,而最后一餐是最大的。

實驗室研究可能無法展現人口水平上的飲食和行為。所以隊列研究很重要,它表明人們正在尋找蛋白質。它斷言,在人口水平上,隨著飲食中蛋白質能量比例的增加,人們會減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雖然許多因素會導致體重過度增加——包括飲食模式、身體活動水平和睡眠習慣——但悉尼大學的科學家認為,身體對蛋白質的強烈需求,以及高加工和精制的食物,是導致能量過剩的主要驅動力。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that “protein starvation” leads to overeating and obesity


支付寶打賞 [x]
您的大名: 打賞金額:

贊一個 (15)

+1

  1. Dubdubdub
    @1周 ago
    5355676

    補充一下,普通人要注意,第一蛋白質并非多多益善,蛋白質供能比例不應高于35%(同時碳水化合物不應低于50%),否則又潛在的代謝風險,比如高尿酸血癥。
    第二,蛋白質來自肉蛋奶(還可以補充一個豆制品),但肉蛋奶不等于蛋白質,從1980年到現在40年來,中國人的動物性食物攝入從80g不到上升到170g每日,但是蛋白質攝入量反而從67g/d下降到60g/d,這說明首先肥肉不提供蛋白質,瘦肉才提供蛋白質,其次主食中的谷蛋白也很重要。(由于存在35%這一供能比例限制,運動量太少也會間接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
    最后,提供一個參考:美國農業部的美國居民膳食指南2020-2025推薦蛋白質攝入量是0.8g/kg體重每日,中國營養學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認為是1.0g/kg。(該值滿足中美95%人口的營養需求,若退而求其次,0.6g/kg可以滿足50%比例人口的營養需求。如果你認為你是5%的特殊人群,應尋求營養師建議。)

  2. 大白糖奶兔
    @1周 ago
    5355684

    好的!早餐吃鹵牛肉快樂決定!

  3. 5355699

    商業公司:更應當降低蛋白質含量,保證銷量。

  4. 5355703

    研究計算的是供能比例而非蛋白質絕對值,意思似乎是如果多吃了脂肪和碳水身體也會希望再吃相應比例的蛋白質,導致食欲增加。

  5. 豆腐渣
    @1周 ago
    5355707

    注意,不要低碳高蛋白質,不然蛋白質會糖異生變成碳水,浪費錢,浪費錢,浪費錢

  6. 消失的地平線
    @1周 ago
    5355763

    所以吃素的人會比較暴躁?

  7. lavaskeleton
    @1周 ago
    5355771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點是人體消化蛋白質的效率大約是35g/h,所以一頓飯吃太多蛋白質并不能很好地消化。

  8. 菠菜
    @1周 ago
    5355808

    早餐先干一碗米飯三兩瘦肉讓身體完成蛋白質任務,午餐晚餐多吃蔬菜。

  9. 胡辣湯也是咖喱
    @1周 ago
    5355949

    提醒諸位不太窮,歲數不太大,也不太省吃儉用的蛋祖,我國人均蛋白質攝入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位于營養學家建議的合理區間內(按柳葉刀前些年的全球營養報告,及聯合國糧農署的數據),同時,我國各省區間的食物攝取差異之大遠甚于和各主要國家間的差異(按統計局的年鑒)……根據生活常識,階層差異更甚于地區差異……所以估摸著生活水平遠高于山區貧困人口、頓頓泡面白飯小工、不舍得花錢的老人等等的您,并不用擔心攝入量……您更需要考慮

  10. 胡辣湯也是咖喱
    @1周 ago
    5355952

    呃…沒寫完錯按發送了……
    ……不用擔心蛋白質攝入不足的問題……而更應該多考慮蛋白質質量問題和增加運動的問題。
    反正我自己認識的朋友和網友,還沒見過一例缺蛋白營養不足的,倒是已經有好幾個想減肥或者健身,狂嗑蛋白不吃飯,最后去醫院報到的。
    要知道蛋白質在體內無法充當長期儲能物質,也不能直接用于供能。碳水脂肪攝入不足,那機體就只能把過多的蛋白質轉換為脂肪+氨……想想吧,等于生酮飲食外加尿素,能不折騰出毛病么……千萬別整野雞食譜!也別自己瞎摸索!均衡飲食才是墜吼的

卡塔尔下注